我们乘坐的轿车驶离气派的仰光国际机场,不久就陷入拥堵的洪流。而此时可以轻松地浏览街景——圈圈字的缅文,衣着袈裟的僧人,店铺的英文招牌随处可见,巴士站的水泥广告不断闪过眼前。在这个民盟新政府上台后的国度,能感受到市场脉搏的有力跳动。跟随《时代财智》来到缅甸,拜访缅甸庞大的跨国企业——恒泽集团的创始人潘继泽(Serge Pun)先生,透过他历经亚洲时运变迁的事业和人生,见证缅甸数十年间的白云苍狗,并解读面对历史契机时个人的选择。
采访/撰文:宋娓 摄影摄像:陈清幼
用车水马龙来形容翁山将军路(Bogyoke Aung San)毫不为过。这里是仰光繁华商圈的腹地,千年古寺与摩天高楼毗邻而立,埋头看手机的少年与头顶布袋的大妈擦肩而过,成群的鸦雀飞过现代摇滚乐的上空,行人穿越红绿灯时罔顾喇叭的轰鸣……这些画面似曾相识,仿佛50年前的新加坡,40年前的香港,抑或30年前的中国。
FMI中心就坐落在这条繁华的马路上,是潘继泽的恒泽集团(Serge Pun & Associates Limited)缅甸总部所在地。从办公室的窗口一眼望去,金色的佛寺塔尖在不远处泛着光芒,楼下的火车声与建筑工地的打桩声此起彼伏。“我将在这里建造一座五星级的半岛酒店,建成后将成为仰光的新地标。”这里原来是建于1877年的缅甸铁道总部。
引入高端国际品牌酒店,无疑将提升仰光的国际形象。这并不是他的第一次大手笔。而谈到这些的时候,他的华语也很让人注意。如果不是在缅甸,记者会以为是在北京长安街上某个老干部的办公室里。几个月前,潘继泽曾以纯正的英语在翁山淑枝主持的论坛上发言。每年,在两千人出席的股东大会上,他都会用缅、中、英三种语言陈词。熟练且专业的外语,意味着使用者能够驾驭语言之外的信息。
“当我1991年回到缅甸,这里还很落后。马路上没几辆车,跑着的还是二战时期(四十年代)的车。”潘继泽一边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一边熟练地点燃了雪茄。随着烟草气味在空气中蔓延,思想似乎也默默燃起,发散。
历史总会重复,但人生只有一次。而最惬意的人生,是有选择的机会。
在他的跨时代经历里,北京、香港、泰国、新加坡、缅甸,每个地方都有机会,都是选择。当选择至简的时候,实则境界渐高。就像他身着的衬衣,总是钟爱一尘不染的白色。
时世艰难,以勤为先
在缅甸,华裔人口的比例不足5%。潘继泽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一位生于中国的银行家,家庭生活优渥。如果不是1962年上台的奈温(Ne Win)掀起了一场排华运动,一家六口原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1965年,他和家人被迫离开缅甸移居北京,那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他先后在中国大陆呆了10年,然后在香港25年,泰国5年,缅甸25年,颠簸辗转中一甲子的时光转瞬而过。1983年,这个缅甸华人在香港创立了恒泽集团,享誉香江。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受缅甸政府邀请,返回自己的出生地仰光创办恒泽缅甸集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很多人问这位衣锦还乡的大亨,如何挣到第一桶金?他答道,勤。
当年这个后生仔(香港话,小伙子)空手在香港,开始只是干苦力,用小舢板给停靠香港港口的轮船运送补给。后来,他终于找到一份工作,挨家挨户销售空气清新剂。“我打了十年苦工,靠的是勤。勤劳的人总会有机会,任何人要成功离不开勤,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一点运气,从打工仔变成老板并不难。但是要再变成一个成功的老板,就很难了。”当生意渐渐上了轨道,需要更多的是“诚”。商业头脑大家都差不多,但诚信与否往往决定了生意能走多远。
就像他四年前投资的航空公司FMI Air,主营从仰光到内比都(Naypyidaw)的航线。虽然票价相对较高,但因为航班准时,风雨无阻,建立了诚信的口碑,获得了乘客的青睐。
目前,恒泽集团旗下有近40家公司,业务包括银行、房地产开发、农业经营、医疗服务、汽车分销等。
潘继泽涉足的每项业务都力争上游。他的祐玛银行 (Yoma Bank)目前是缅甸第四大私人银行,也是世界银行在缅甸的合作银行;他是缅甸最大的住宅开发商,旗下物业包括缅甸第一个带门禁的社区FMI City,以及位于仰光的高尔夫球场、商住公寓和百货大楼。此外,他与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合资经营一家汽车进口销售和售后服务公司。
他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祐玛战略控股有限公司(Yoma Strategic Holdings)是新加坡交易所唯一来自缅甸的上市公司,也是缅甸唯一的海外上市公司,主营地产、汽车和零售服务,目前市值已近4亿新币。另外一家在仰光——第一缅甸投资(First Myanmar Investment, 简称FMI),主业为银行、地产和医疗。
最近的大手笔半岛仰光酒店(Peninsula Yangon Hotel)则是与香港上海大酒店(Hong Kong and Shanghai Hotels)联手,改建有着130年历史的铁道总部老建筑。建成后,占地25万平方米的这两栋建筑,将成为仰光的新地标。
进入数码经济时代,潘继泽认为应该更加勤奋。数码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商家和各行各业的要求更高,因为是颠覆性的创新经济,不能恪守常规,要冲破俗套。相比过去依靠稍微勤奋、诚实和聪明就能成功,现在必须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聪明才能做出事业。
文化大革命的“馈赠”
在上世纪60年代的缅甸排华运动中,数万华人为避祸难远走他乡,潘家也是其中之一。然而造化弄人,在1965年举家移居北京一年之后,中国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潘继泽坦言,文化大革命对他的影响非常之大,人们在这场十年动荡中经历了各方面的冲击、洗礼、教育以及悲痛的遭遇。回忆那场浩劫,潘继泽坦言,若没有毅力是很难在文革中活下去的,难以体会的那种崩溃感。“好在我是个乐观的人。我有很多同学一起下乡,受不了压力和悲观情绪的侵扰,思想消沉以致精神崩溃,甚至自杀。”潘继泽边说,边吸了一口雪茄。
文革中,12岁的潘继泽被迫与双亲和四个兄弟姐妹离散,关入红卫兵工作队,和其他1500名青少年一起被送到云南边陲接受“再教育”。他们花费四年时间用双手建起了水坝,住在自己搭建的茅屋里,冬天用溪水洗澡,晚上没有电,长期食用蔬菜干,肉则是不敢想象的奢侈品。
文革对于潘继泽个人的意义,不仅是在风浪中看清人的面目和行止,更让青少年时期的他开始认识到人的多面性,尤其是在不同情势下的不同反应。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成为锻炼嗅觉的练习场。道理很简单:如果嗅觉不够敏锐,很容易站错队,甚至莫名被批斗。在云南建设兵团的时候,由于在团队中的领导才能,他还担任过排长。
“步入商界,政治嗅觉对我帮助很大,让我对事件更有预判能力。”他解释道,比如分析一位领导人,如果对其人生态度有所了解,就可以预测他的行为,对政策的反应。“文革不仅强化意志,也锻炼了身体。我在香港打杂时不觉得辛苦,这跟乡下的农活比简直不算什么;我比他人做得多,老板自然喜欢我。我对文革不会感到悔恨,这帮助我形成了今天的成功性格和心态。”
缅甸发展,中国可为镜鉴
潘继泽出生在一个并不太平的时代,但不平凡的跨时代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和胸襟。他从不相信宿命,只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摆脱命运的束缚。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到改革开放敢为人先;再从资本主义先行的香港,回到社会民主变革的缅甸,善于审时度势的潘继泽坦言,商机最多的是发展中国家。
在缅甸,翁山淑枝领导下的民盟接替了近半个世纪的军人政府,国家百废待兴。潘继泽解读了民主新政府给缅甸带来的机会,“翁山淑枝是一位廉正的领导人,主张法制,反对贪污。如果缅甸拥有良好的治理,15年后将在亚洲崛起,成为了不起的国家!”
反观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尽管经济取得了成就,但缺乏善政和良治,环境遭到破坏,人们也抛弃了礼义廉耻,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人民享受不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这些东西造成的恶果很难修复。贪污腐败就像癌细胞一样,侵蚀社会机体。曾在中国生活的潘继泽,深刻认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反贪魄力,认为这才能拯救中国,否则亡国亡党。中国的历史规律就是如此。
潘继泽认为,缅甸可以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学到许多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制定一套适合本国的方针和政策。国家不在大小,而在于政策。从宏观上看,缅甸的发展态势和中国过去十分类似,区别仅仅在于规模不同,从集权制计划经济的国家转变为民主化市场化国家所产生的商机非常巨大,而这很可能是百年难遇的一次商机,今后的机会无论在层次上还是规模上都不可同日而语。
“从缅甸的经济潜力来看,这种有利局面是史无前例的。这一点中国的例子已经证明,现在再也不可能有上世纪80、90年代那样的发展机会了。15年后再来看今天,会更加感到眼下机会的特殊性。”潘继泽一针见血地指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目前,恒泽集团在缅甸的大部分财富是对仰光市内1600英亩土地的开发权,多于上世纪90年代购得。随着投资者对缅甸的兴趣日渐浓厚,以及该国采取措施改革与房产所有权相关法律,仰光市内土地的开发价值迅速上升。
军政府统治了半个世纪的缅甸,留下了腐败贪污的烂摊子。如何做到不同流合污,保持特立独行,对生意人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乎选择的问题。做生意走捷径可能会走得快点,获利会多一点,但是走与不走并不是必须的。我选择不走,就先做好拿不到项目的思想准备。如果愿意承受这个结果,也就无所谓了。如果非要拿下这个项目,不择手段都可以,那就必须走捷径。”
潘继泽说,当时来缅甸投资的时候不走捷径并非自己清高。通过违法手段拿到项目可能短期会有较大获利,但长远而言,冒的风险也更大。全球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当时来缅甸开公司,是受政府邀请,自己有心为缅甸经济做贡献。如果通过走捷径侥幸成功,结果退休后10多年再算老账,可能会身陷其中。“生意有选择,有取舍,如果非要同流合污,我情愿不做。”在他看来,清廉是个人口碑最好的“护身符”。
多少人为了利益趋之若鹜,潘继泽却保持冷静。
他分析了政府里最常见的三种人,有一些部长很廉洁,是真心为国家人民谋福利的;有一些部长见风使舵,给不一定收,不给也不一定有问题;还有一小部分则是非给不可,不给就没有生意。“当选择不给的时候,和第一类部长很亲近,因为他们要的是政绩;第二类部长因为要交差,重要项目一定找我们,但获利较多的项目不一定交给我们;第三类部长和我们井水不犯河水,走得很远。”非给才有的说法是一种误导,商家往往是自己想要这个项目,给了之后心有不甘,往往要讲一大堆话。经商成本不一定高,但失去的机会很多,很多时候拿不到项目。参与贪污的人,商业成本更高,因为这些成本是无法入账的。
“狠心”的父亲
潘继泽有四个儿子,但他并不强迫儿子们参与家族事业。大儿子Melvyn之前在高盛(Goldman Sachs)工作,现在回集团担任CEO。“儿子们能否在我这儿做,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这个能力。不能只因为他们是我儿子。”
一位人事部的主管介绍道,恒泽集团没有所谓的论资排辈,可能刚进来的新员工待遇会超过二三十年的老员工。
孩子有出息,这是福气。“从小我就向他们灌输理念,老爸没有义务把财产留给他们。”潘继泽阐述了家庭政策,只保证儿子的教育,以及毕业后提供“头顶上的几片瓦”(意即‘基本的住房’)。他们要想驾名车,住豪宅,得凭自己的本事去挣。
看上去狠心的潘继泽,其实在教育孩子上面着实花费了一番心思。“如果孩子有才华,他们自然能挣到自己想要的财富;如果没有,这些钱留给他们也是浪费。”
潘继泽回忆道,自己当年12岁进了北京的寄宿学校,没几个月后,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全国上下都在搞串联,没办法学习。回顾这段动乱时期,独立性格的锻炼非常重要。因此,在四个儿子10岁时,就把他们都送去了寄宿学校,让他们学会坚强独立。头三个月的隔离期十分关键,“每星期给孩子写一封信,我和太太轮流写,中文英文都写过。”谈到儿子,这位大亨为当年的“狠心”,流露出父亲的欣慰。
天不绝人,诚以继泽
不少人追问潘继泽的致富理念,他的信条是:不要追钱,钱会追你;一直追钱,钱会离你!问及其中的奥妙,他回答说,就是负责任,讲诚信。只要把事情做好了,成功失败自然能够敲定,这个秘诀屡试不爽。
当然,凡人都会有心情低落或迷茫的时候,这种时候潘继泽会去睡大觉。“我睡得着。老天总有安排,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如果注定失败,你再努力也得不到。这不属于你。”
2003年,潘继泽曾遭遇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公司在月底开不出6000员工的薪水。这像是一个过不去的槛!他把工人叫到一起,说明公司面临的窘境,没想到却得到员工们的理解:高层不拿薪水,中层减半,低层照拿。这时低层员工居然也不要拿薪水,理由是一家人,要共渡难关。“足足7个月没有发薪水,但是老天有办法帮我解决,天无绝人之路。”
自己一路走来获得的经验,他喜欢和年轻人接触分享,培养更多有责任有远见的年轻企业家。每年都会有海外高校的EMBA学生来访,他一定会花两个小时给这些外国学生上课聊天。
潘继泽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满意,能够消费多少已经注定了。他现在的追求,不是成功和赚钱,而是有意义的东西。不能让国家人民受益的生意,即使赚钱,他也没兴趣去做。
他很享受今天的选择,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做不喜欢却非要做的事。“到头来,赚钱是最不重要的事,留下什么才是重要的,尤其是对社会的贡献。”目前,他正带领恒泽基金会,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在防治艾滋病一线,践行着自己贡献社会的理念。
采访临近尾声,他特意在名片上签下自己的华文名字:潘继泽。笔锋飘逸,字迹端正儒雅。笔划之间,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力透纸背的名字,他选择了忠实于自己。
潘继泽:缅甸的华人之光
潘继泽先生(Serge PUN)祖籍广东,1953年出生在缅甸仰光,拥有缅甸国籍。他传奇的个人成功故事,经历了中国文革和改革开放、香港创业、泰国发展和回归出生地缅甸。
2016年,他以8亿1500万美元的身家位居新加坡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33位。在2015胡润全球华人富豪榜上,他以20亿元(人民币)成为缅甸华人首富。
潘继泽现任恒泽集团 (Serge Pun & Associates Limited ,简称SPA) 主席。1983年,潘继泽在香港创立了恒泽集团,此后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和咨询服务。1988年,恒泽集团在泰国曼谷创办了第一家国外分支机构,此后相继在吉隆坡、深圳、成都、台北建立分公司。1991年,潘继泽受缅甸政府邀请回到出生地,成立了SPA缅甸集团。目前, SPA缅甸已经成为缅甸最主要的公司之一,有近40个经营公司,活跃在6大板块,包括金融服务 (银行) 、房地产开发、汽车分销、农业、医疗业和服务业。集团在缅甸的著名专案有地标性建筑FMI Center, FMI City, Pun Hlaing高尔夫球场、Pun Hlaing国际医院和丁茵星城。
恒泽集团旗下包括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2006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祐玛战略控股(Yoma Strategic Holdings),另一家是在仰光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缅甸第一投资(First Myanmar Investment)。
事业成功,潘继泽不忘回馈社会,他带领团队一起成立反艾滋病商业联盟和推广教育和医疗社会理念的恒泽基金会。他的廉洁自律和赤诚大爱获得极高的社会评价,在缅甸有着“清白先生”的美誉。
潘继泽在海外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在2004年到2006年间担任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 (前新加坡商务发展委员会) 驻缅甸的商业代表。2007年潘先生被任命为广东省侨联委员和大连市海外政协委员。潘先生亦应邀出席很多国际研讨会,作为特邀发言人就中国、缅甸和亚细安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