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

技术正在创造无用阶级?

6071
0

“在财富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今天,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也有可能创造一个无用的工人阶级出来”,星展集团DBS Group控股首席执行官高博德(Piyush Gupta)先生在米尔肯研究院亚洲峰会上表示。这和中国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生提出的一个观点相互印证:未来30年会有很多人倒霉的。技术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会革我们当中一部分人的命,我们将如何看待和应对?

高博德认为这些颠覆性的变化导致未来(很多人的命运)的不确定性增加,引起愤怒和警报,所有这些都促成了近来对全球化的反击。扫荡发达世界的民粹主义者的反抗表面上是对全球化的反应,但也指向更深层次的问题。“技术的影响大大低估了,”他指出,技术进步意味着更少的就业机会。随着“大科技”——巨型技术公司的兴起,可能会导致资源,财富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

谁将沦为无用阶级?

据说,在发达国家,50%的就业岗位可能被技术替代;在发展中国家,75%的工作面临风险。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无用阶级(useless class),以前是被机器取代的工人阶级……于是我们听到愤怒,关切和惊恐的呼声。”高博德说,我们认识中的传统工作正在减少。趋势是大公司不会再雇佣很多工人,而是通过创业和自主就业来推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由于技术替代效应,包括银行在内的工作岗位正在减少。“消费者的便利和功能将会改善,但不会通过创造就业。”

面对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颠覆,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兼人力部和内政部第二部长杨丽明(Josephine Teo)在论坛上表示,企业和政府必须携手合作,来减轻受雇人士的焦虑,并确保他们能够胜任自动化和数字化创造的新岗位。

高博德提出的无用阶级观点,让我们思考未来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可能出现的模式。

纵观人类历史和考察全球各国,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人类社会的主题始终是解决一系列核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谁来生产,为谁生产,谁来分配,谁来享受……

在原始社会,个人是无偿无私地劳动,共同享受劳动产品;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因为暴力的强制和奴役,作为劳动力的个人未获得法定意义上的人身自由,无法自愿地参与社会劳动和服务生产,也无法按照市场要素价格和成本来参与社会劳动产品的分配;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如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和现在的朝鲜,个人又丧失了选择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角色的自由,在国家机器的指挥下生产和消费。

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作为劳动力的个人是完全自由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分配。随着财富的分配的马太效应,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形成,按照卡尔-马克思(Karl Marx)的政治经济学逻辑,这种对立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造成的,要解决这种对立的方法是消除剥削,也就是消灭资产阶级,甚至是从肉体上消灭。

这个时候,一位工程师发明了一种高效的技术,比如电子商务,可以用更少的人力更低的成本销售价格更低产品,结果是大量的实体店倒闭,售货员失业了,这个时候马克思会从坟墓里面坐起来说,让我们拔掉服务器的插座吗?

正如,马车制造商因为汽车的大规模应用而倒闭,银行岗位因为高效的金融科技应用而缩减,难道我们可以去责难技术的进步吗?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人类应该倒退回原始社会,才能体现出社会公平?

如果资本主义是体现的资本对人的劳动力的严酷剥削,还可以去对资本家发起暴力革命,那么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直接让一般劳动力丧失被雇佣(“剥削”)的价值,变得对这个商业世界无用,如果因为技术让自己变得无用,唯一可以抱怨的是自己的无能了。

进一步而言,人类的社会化商业大生产遵循的一个本质规律是提高效率和功用,压缩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商业世界的基石是产品和劳动的自愿交换,凡是无法在这当中创造相应价值的个体,自然沦为无用阶级。

马云:30年后很多人会倒霉

中国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Jack Ma)对于技术造成的失业看法更加有深度和层次。

今年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新零售、新金融、新技术、新制造以及新能源将会冲击各行各业,在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同时,也会创造更多新实体经济和新就业机会。马云称,未来三十年,整个世界的变化会超过所有人想象,而且绝大部分人是很倒霉的。

“其实很多人在骂我们,部分企业说我们把他们的超市、商场搞掉了,但是我自己觉得15年以前我在世界各地讲过两三百次这样的演讲,提醒大家互联网、电子商务对各行各业的冲击。今天既然已经有这样的资源,还是要告诉大家,未来二三十年这个世界的变化超过所有人的想象力,而且绝大部分人是很倒霉的。”

他认为,任何一次技术革命50年,前20年一定是技术公司的事情,后面30年一定是技术的应用,从过去的20年从互联网技术将会进入互联网时代,未来30年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你不跟互联网有挂钩,如果不利用互联网去发展自己的业务,就会变得比100年以前或者几十年以前缺乏电一样可怕,甚至比断了电更可怕。

马云认为人工智能会让人进一步边缘化。随着数据的大量产生,对数据的利用已经变成人是不可能,现在有人说我是学数据分析,这个人将来就没工作做了。因为未来的数据不可能用脑子去算,一定是用人工机器。

不过,人跟机器下围棋,人输掉了,并不是说人没机器聪明,机器跟人之间比聪明,人肯定比机器聪明,人类不要愚蠢到谁力气大,比谁跑得快,比谁更聪明,这些你都没机会。机器永远记得比你牢,永远比你算得快,永远不会生气。所以机器要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如果这么做,才有机会让机器永远成为人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人类最大的对手。

所以昨天大家看到的技术活很多会被取代,我们必须要去思考,甚至包括CEO们,30年以后时代杂志封面的年度最佳CEO很有可能是一个机器人,它记得比你牢,算得比你快,根本不会对竞争对手生气。

马云一直在为互联网和电商带来的失业和劳动力转移和增加辩解,但事实上科技革命进步的本质就是削减人力成本。

著名经济学者金刻羽认为,每一轮科技变革都会带来一些失业,也会带来更多新的岗位,火车,电话,汽车的出现都是如此。但是计算机信息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不不同,创造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在21世界的头十年,尽管这一行业飞速增长,但转移到该行业的劳动力只占劳动力总量的0.5%。

其中的部分原因是,信息技术创造的就业者需要具备极高的技能,带来的收益分配又极为不均,因为信息技术替代的是硬件之外的人的信息性劳动,部署之后,除了电费和维护费用,边际成本趋于零,而且可以24小时每周7天一年365天地工作,人力成本支出从长期来看也是趋近于极小值,所以获利很大。

无用阶层:21世纪的最大风险?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对人工智能造就无用阶级作出了跟大胆的预测。

他认为人工智能将替代物竞天择,自然选择的结果将会终止。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生命将根据计算机智能设计,突破原先这样一个限制而进入一个无机的世界。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有可能看到,有机生命会逐步被无机生命所替代。我们会逐步看到有机化学规律和无机智慧性的生命形式并存。原先我们是碳基的,未来生命形式当中硅基会成为主要的生命形式,这是我们有生命以来的40亿年当中出现的一个第一次的这种重大变局。

我们人类上万年以来在演变过程当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力量,在21世纪的时候人类将会失去这些力量。这些力量将逐步从我们这个物种让渡给人工智能,我们人类的权威在做决策的过程当中,比如说世界上在发生什么,甚至我们自己生命在发生什么,这些权力,我们掌控的力量,不管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将会逐步拱手让给计算机或者人工智能的这些算法。

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好,有可能人工智能会把人从就业市场当中挤出去,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都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城市无产阶级出现,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出现一个新的阶层,就是无用阶层,数以亿计的人将找不到工作,他没有办法和人工智能竞争,对这些人来说他已经丧失了经济的价值,没有经济价值也就没有政治权力,这个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

我们没有人能够描述三十年后的就业市场,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没有办法了解今天应该教我们孩子什么,让他们能够在二三十年之后能够适应当时的就业市场。

未来如果人工智能替代人类,他可以替人去打仗去做工,这样国家精英阶层就没有动力去投资医疗教育,帮助弱势群体。人类社会会分成两大阶层,一个是非常少的精英阶层,就像上帝一样,他们在创造大量的人工智能,绝大部分人将变成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任何无用的阶层。这是21世纪最大的风险。

科学告诉我们智能和意识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东西,到目前为止,我们计算机或者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智能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人工智能的意识还是零,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没有任何指标证明或者任何迹象表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在未来能获得这种意识。

有学者认为并非所有的工作都会被自动化替代,那些需要创造性、社会洞察力、感知和控制力的工作不会被取代。不过,这类岗位相对较少。这或许会引发一个新的矛盾,现今的大学可以培养使用技术来完成被科技渗透的日常生活的现代人,这些毕业生也是为城市现代生活而打算的,但是,他们所学的知识无法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物质意义上的价值,他们又无法回到农村和工厂,因为那里的劳动也已经被机器替代。

这最终会是一个颠覆社会的问题吗?

Previous article朝鲜:最大黑天鹅?
Next article亚洲小国大愿景
aaa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