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东南亚的一场特殊的公司竞购战。在那里,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Carrefour)吸引了逾10家公司,竞购其在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61家超市。
如果有十几个客户在收银台前抢着购买同一包玉米片,这可能意味着价格太低了。如果是十几家公司争着抢着收购超市,则可能意味着有人正在出售一项本应持有的资产。
这是发生在东南亚的一场特殊的公司竞购战所传达出的信息。在那里,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Carrefour)吸引了逾10家公司,竞购其在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61家超市。
这场收购战引发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家乐福新任首席执行官罗盛中(Lars Olofsson)为何如此迫切希望撤出该公司3年前刚刚投资了1.5亿美元的地区。
罗盛中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暗示希望把精力集中在家乐福要么是市场领头羊、要么是市场领头羊地位有力竞争者的市场上。这将包括家乐福已经是外国领军企业的中国,但不包括东南亚。
然而,悲哀的是,家乐福在这个全球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业务规模并不大,亚洲仅占其净销售总额的7.8%,而欧洲为79%。随着占亚洲销售15%的东南亚门店被出售,亚洲比例将继续下滑,这似乎是改善家乐福增长前景的奇怪方法——在宣布令人失望的上半年业绩,同时满怀热情地谈到在俄罗斯和印度开设新店时,罗盛中承认了这点。
家乐福从亚洲一个地方撤出的同时,在另一个地方重起炉灶,我们很难找出其中的逻辑,只能将其看做是为了缓和LVMH董事长伯纳德•阿诺德(Bernard Arnault)和美国私人股本集团柯罗尼资本(Colony Capital)董事长托马斯•巴拉克(Thomas Barrack)等大股东改善短期业绩的压力。
就此而言,该战略可能会奏效。但如果考虑到家乐福拱手相让的机会有多大的规模,这项战略可能不会那么打动罗盛中的批评者。与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多数地区一样,在经历了短暂低迷之后,东南亚已重新恢复快速经济增长。泰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1%,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别为8.9%和17.9%。
亚洲开发银行(ADB)预计,新兴的东亚地区今年将整体增长8.1%,明年将增长7.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发达经济体今年的GDP增速仅为2.6%,明年为2.4%。
但是与家乐福欧洲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仅是背景环境。在总体数字背后,亚洲的再度增长受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推动,预示着零售商的前景将超过平均水平。
首先,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消费的大幅增长,标志着亚洲明显脱离了传统的出口驱动型增长模式。这在零售方面得到了明显体现,根据汇丰(HSBC)的亚洲实际零售指数(Asian Real Retail Index),目前零售业的同比增幅约为15%,是危机前的两倍。
这种迹象随处可见:从iPhone4在河内的热销,到台湾超级名模林志玲代言的炫目电视广告帮助梅塞德斯–奔驰(Mercedes-Benz)打破在中国的销售纪录。对于移动通信设备和个人电脑(PC)等产品,亚洲已成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
但亚洲的长期前景更为诱人。联合国(UN)预计,未来40年,每天(是的,确实是每天)将有14万人涌向亚洲各个城市,除了收入增长效应以外,还将创造大规模的零售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家乐福资产的许多竞购者都是亚洲公司,例如新加坡的牛奶国际(Dairy Farm)等超市经营商,以及马来西亚的Navis Capital等私人股本公司,它们正亲身体验着这轮消费热潮。
一个明显的例外是特易购(Tesco)。这家泰国市场的领军企业、销售收入排名世界第三的零售商,显然看到了巩固一个自身地位的机会。
从非常短期的角度来看,这场竞购战对于家乐福有利。该公司希望竞购价码能达到8亿至10亿美元,欧洲分析师最初认为这个愿望过于乐观,但如今看来是可以实现的。
然而,此次出售可能最终会被视为一项重大战略失误。家乐福将把相对较少的一部分出售所得用于在其它地区的投资。另一家公司——可能是特易购——将为未来数十年的有利可图的增长奠定基础。特易购表示,该公司不希望出价过高。家乐福几乎不可能提出足够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