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拉开公民和永久居民差距后,对永久居民有什么影响?以及永久居民的反应是怎样?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副教授、39岁的张志斌博士说:“或许政府的政策是尝试吸引中等收入的群体,向永久居民提供经济诱因让他们成为公民。”
(新加坡讯)据海峡时报报道,外国人永久居民的增加,引发了新加坡人不满的声浪,他们认为外国人抢走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大学的学额,房地产价格也因此上升。此外,新加坡人也投诉巴士和地铁等公共设施越来越拥挤。
因此,新加坡政府开始推出一系列政策,来加大公民和永久居民享用利益的差距,以反应“公民的责任和权利。”
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和体育部长维文说:“外国人将依旧感到受到欢迎,但他们必须理解,他们不能要求和公民一样的利益,这是我们必须时时调整的。”
中产阶级的担忧
那么永久居民是怎样看待政策改变的,他们是否感到不受欢迎了,或者他们是不是理解新加坡人的忧虑,为什么政府需要改变政策以安抚他们? 海峡时报广泛地采访了来自各个国家的永久居民,包括不同的职业和收入群体。
总体来说,在社会较上层的永久居民并未受到住屋、教育和医疗政策的影响。他们主要住在私人公寓,孩子们也在国际学校就读,他们也能收到医疗保险的覆盖。但是,担忧最大的是来自已婚并育有孩子的永久居民,他们属于中低以下收入群体。
永久居民中的共同感受是,他们理解这次政策改变的缘由,但他们认为不应该受到不公平和过分的对待。毕竟,他们认为他们在缴税、参与社区事务等方面,也是对新加坡作出贡献的。他们的孩子也要进行国民服役的。 他们指出,永久居民趋向于填补新加坡人不要的职位,他们常常以低于本地的工资受雇。
新加坡还值得留吗?
在受访的永久居民中,焦虑感和受挫感要多于愤恨。
尤其在中产阶级中,主要的观点是,虽然政策有了改变,新加坡依然提供了优于其他地方的机会。
虽然获得自己的住宅比之前困难,但受访的中国籍永久居民说,新加坡的房地产,和中国相比,依然是便宜的,并较容易得到的,中国的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正在失控中。
难道是时候该变国籍了?
从政府的观点来看,关于外国人才最大的问题是,涉及到新加坡的长期愿景。政治家们一再重申需要新公民来弥补出生率的下降,去年新加坡的出生率只有1.23。新加坡每年需要2万名新公民来确保人口核心。
但是,面临较高的教育、医疗和住屋费用,永久居民会去其他地方寻找机会,还是申请成为公民?他们会在这里落地生根或去其他更好的地方?
承认受到新措施影响的永久居民说,这些政策变化并不足以让他们离开,其中一些不排除未来申请公民。
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副教授张志斌博士说:“或许政府的政策是尝试吸引中等收入的群体,向永久居民提供经济诱因让他们成为公民。”“但是,我认为人民不会纯粹因为经济诱因成为公民,成为公民是要有一个身份的改变。”
一些永久居民说,公民是个主观的情感的事宜,需要时间来形成情感纽带。而新加坡禁止双重国籍,也使得一些外派人士却步申请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