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

云晖翔,孤独的电影梦想家

13711
0

 

制作电影比要成为电影明星更须要勇气和梦想。这项看似光鲜的文化产业,所须的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豪赌。云晖翔(Daniel Yun)就是其中的一位勇者。

 两年前,云晖翔毅然离开新传媒旗下的星霖电影公司(Raintree Pictures),自立门户开创了几乎涵盖电影产业链上所有产业项目的家乐亚洲电影公司(Homerun Asia)。两年内,家乐亚洲电影已经成功制作和发行包括《笑着回家》、《唐山大地震》、《画壁》、《东成西就2011》、《The Lady》等脍炙人口的电影。

采访家乐总裁云晖翔,是在他位于Marymount地铁站附近的公司接待室进行的。这个公司占地面积并不大,装修的风格也非常简单素净,除了让人感觉到独特的电影艺术氛围外,也和云晖翔一贯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极其协调。白色的墙上全是这几年他投资或制作的电影的海报,而即将开拍的《1965》的海报也在其中。

仍是黄金单身汉的云晖翔,除了潇洒,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还说得一口流利的华语,以及那毫无保留的坦诚。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两年前从树大风大的星霖辞别,而艰辛的从头创立一个全新的家乐?”时,他坦言:“只为有一个更加自由、自主的梦想空间。”

自己做,让不断的创新有更大的可能性,可以为了尝试不同的电影风格与不同的电影导演合作,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自行选择发行哪部电影。但是理想的美好总是对应着现实的矛盾,以前在星霖,都是星霖投资其他电影(如《见鬼》、《向左走,向右走》)等,现在刚起步的家乐则需要吸引别人的投资,这其中的难度不言而知。小成本的预算难以请到优秀的导演和演员是他最大的困扰。其实,《1965》的筹划工作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为了请到香港导演陈可辛和其他知名演员,家乐一直努力着。可是几年过去了,这些优秀人才的费用已水涨船高。在有限的预算下,再多的谈判都是浪费时间。即便是现实困难重重,云晖翔依然对新加坡电影信心满满。

立足新加坡  发掘亚洲市场

新加坡的电影产业相对亚洲的韩国、日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来说并不是非常的辉煌耀眼。可是云晖翔依然选择在这个热带岛国开始构建自己的电影事业。新加坡的经济发达,虽然人口不多,但平均每年每人进电影院观影高达4.5次,这个人均上座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光有大量的消费群体,可电影行业至今在新加坡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成熟的市场,本地电影也成绩平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云晖翔所做的工作一直在帮助新加坡这个电影“后进生”形成一个自己的成熟市场,拍出一部与亚洲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以亚洲式英语为语言的经典电影是他最大的梦想。

把公司设立在新加坡也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加坡是个中西文化结合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在这里生活,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碰撞使新加坡电影更加多元化。也就是因为这个优势,新加坡是来自世界各地电影发行的首选地,因为这里有70%的人是华人,华语电影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市场,去年本地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就是台湾华语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对于西方电影,云晖翔把新加坡比喻成一个重要的test market,“语言决定思维方式”,新加坡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优势让西方电影特别垂爱这个岛国,如果一部电影在这里受欢迎,那么这部电影也一定能在其他说英语的国家和中国吃得开。

立足新加坡还有利于家乐亚洲电影利用广阔的亚洲市场。与来自东南亚不同国家的伙伴合作、建立在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是家乐亚洲电影的目标之一。家乐最主要的目标则是把由本地制作的中等成本、具东西方元素的亚洲电影推入中国、日本和韩国市场。中国的电影业现在正处在迅速膨胀时期,平均每个月都会有两支新电影供观众观赏。日本不但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艺术电影,而且其电影业已发展到如美国水准一样成熟。韩国电影这两年也是以高水准的精良制作异军突起,在亚洲电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云晖翔认定一个事实:“只要新加坡的电影打入以上其中任何一个市场,就成功了!”

拍好电影需不断寻突破点

电影始终是一项超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投资一部电影或者制作一部最终成功的电影,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好的剧本、有天赋的导演、演技精湛的演员和技术过硬的幕后制作。这些细节在云晖翔看来一个也不能少,可是他认为一部电影能否大获成功最关键的在于是否有找到突破点(breakout point)。这也是家乐亚洲电影不盲目跟风投入巨资制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找对了突破点,小成本电影也能扬眉吐气、大放光彩。比如去年,中国大陆最大的一匹黑马《失恋33天》就是一部几百万的小制作电影,它的突破点在于恰到好处的抓住了都市男女的失恋情绪;而今年年初红透亚洲华语市场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获成功,是因为勾起了所有观众的初恋回忆。

对于新加坡电影的突破点,云晖翔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本地电影的突破点在于立足新加坡,发掘新加坡多元文化中那些别致的特点。之前《881》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它是一部以闽南语为主,把新加坡7月歌台文化展现到极致的电影。但是这部电影只在本地获得不俗口碑和票房。在云晖翔看来,如果要拍一部有国际影响力的经典电影,不同文化的碰撞就是一个很好的题材。

同事称作“工作狂”

新加坡仅五百万的人口,对本地电影市场来说并不是一个优势。再加上本地从事电影业的优秀人才少之又少,云晖翔是新加坡为数不多、在这一行已打拼10多年的电影工作者。他坦言这么多年的辛苦奋斗其实很孤独,因为对于他来说,最大的竞争者就是自己。家乐亚洲电影的每一个进步,新加坡电影业的逐渐完善,他第一个要说服的人就是自己。在新传媒时就被同事称作“工作狂”的他,创立家乐亚洲电影公司的辛苦和对这一行的责任感比起来,后者更能让他感觉到压力。

从事文化工作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行事哲学”,对于云晖翔来讲,他的“行事哲学”就是对投资者负责。研究过家乐制作过的电影后会发现,所有电影的制作费都在500万以下。他解释这是因为家乐希望把对高投资、高成本的注意力转移到电影制作上,用心的、努力的、并且百分百诚意的去制作一部电影,让投入不多的投资者得到意想不到的高回报,这不仅是对电影投资者的负责,也是对电影这一文化形式的尊重。

心怀梦想的做电影,每天的努力虽然辛苦,但充斥乐趣,记者更希望云晖翔有朝一日结个知心良伴,走出孤独。

aaa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