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讯)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东明日前表示,尽管近年来新加坡与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并积极协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新加坡在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方面仍面对诸多挑战,其中包括新加坡对华贸易存在逆差,以及人民币的投资渠道较窄等。
谢东明在10月30日召开的第十届“环球企都@新加坡”座谈会上作出上述研判。他认为,虽然截至今年7月底,新加坡人民币存款已超过1400亿元,比去年12月猛增40%,但与同样正力争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台湾相比,可在本地累积的人民币存款还是受到贸易逆差的制约。去年新加坡对华贸易逆差为120亿美元,而台湾取得了高达1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顺差越大意味着从中国获得的资金量越高,在这方面,新加坡则明显不占优势。
谢东明认为,新加坡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另一大挑战就是人民币投资渠道较窄。目前本地的人民币投资主要集中在离岸人民币债券。“但它的流动性差,基本上投资者只能长期持有,进行短期交易的成本较高。持有人民币的企业面对投资选择问题,长久而言会影响他们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积极性。”
目前全球存在三大人民币离岸中心,分别是香港、新加坡和伦敦市场,先后成立于2003年11月、2011年1月和2012年4月。据中国长江证券统计,截止2013年8月,香港、新加坡和伦敦的人民币离岸业务规模占比分别为82%、7%和10.6%,香港的业务规模笑傲群雄。
几乎与澳大利亚同步,2013年4月中国与新加坡敲定人民币业务清算银行。5月,汇丰、渣打和星展三家银行相继在新加坡发行“点心债”(即人民币债券),总量20亿元,正火速向香港之外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中心目标靠近。
而随着2013年2月两岸的人民币业务清算银行确定,台湾人民币存款大幅增长,人民币存款在5月中旬一举突破600亿元。这都得益于2012年8月签署的《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节省了兑换美元的中间步骤,为在台湾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创造了条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上海自贸区的逐步推进,上海亦有可能成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不过中信证券认为,“由于担心跨境资金流动,上海自由贸易区创立初期会审慎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跨境使用”。而随着自贸区具体政策的披露,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上海一时难以撼动香港的地位。
由于香港在离岸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是人民币国际债券的主要发行地,伦敦则凭借在外汇交易方面的优势以及与香港的密切合作,2012年在总体的人民币支付规模上超过新加坡,被SWIFT认定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中心。
但是,中国银行的研究显示,从2013年以来的发展态势看,欧元区国家以及亚太地区的新加坡和台湾随时可能取代伦敦的位置。近期法兰克福、巴黎、苏黎世等城市纷纷加入,希望成为在欧洲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伦敦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4月,法国央行行长诺亚(Christian Noyer)访华时称,法国有意与中国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将巴黎建设为欧洲的重要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与伦敦竞争。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在10月22日的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议达成协议,中方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范围拓展到新加坡,投资额度500亿元人民币;在条件成熟时,将试点开展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新加坡市场。同时,在中国和新加坡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新加坡元直接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