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

日本急切拉拢“被遗忘”的印度

8517
0

 “我喜欢你们中国的动画片《蜡笔小新》,我天天看呢”,一位德里大学的女博士刚认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时,把日本动漫和中国联系起来,让记者感到诧异。在不少印度人眼里,日本和中国的很多事物是混合在一起的,并贴上“Chinese”的标签。

  不过,几个月前日本天皇访问印度以及1月底日本首相安倍登上印度共和国日庆典的嘉宾席后,估计更多印度人会开始主动把中日分辨清楚。要知道,日本人此前从没有如此主动投怀印度,也从没有受到过印度人如此隆重的招待,好像双方马上就要进入一场“蜜月”之旅。

  曾经备受冷落

  直到2010年,东京对印度的政策只有一个,那就是做生意。印度人虽然容易混淆中日文化,但对日本品牌却是一清二楚。

  “我所知道的日本就是"质量",他们生产出最好的车——铃木、最好的摩托车——本田、最好的电视机——索尼”,印度人苏尼尔对记者表达对日本的印象。他家里的汽车和电视机都是日本品牌。

  印度是日本最大的海外援助国家之一,日本企业很早就随着这些援助进入印度市场。目前,铃木公司生产的小排量汽车占据印度的头把交椅,而即便是稍显过时的索尼产品依然是印度人心目中的首选。

  但是,相比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印度的经商环境实在令人感到头疼,政府腐败、基建薄弱、繁文缛节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得日本人望而却步。日印双边贸易额在2012~2013财年仅为185亿美元,不到中日贸易量的1/10,也不到中印贸易量1/3。自2000年4月~2013年10月,印度获得来自日本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也仅有150亿美元,占印度所有FDI的7%。日本对印度的投资比对泰国还要少。

  《印度斯坦时报》引用几年前一位日本外交官对印度人的谈话:“要帮助你们太困难了”,那位外交官迷惑地说。日本人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要在印度投资,一切得由日本人亲自操作才行。

  印度前外交官坎瓦尔·西巴尔(Kanwal Sibal)称,如果说印日关系最近几年一直不怎么有温度,那主要是日本人在对亚洲的关注中,他们一直把印度排除在外。另一关键因素是美国,日本的外交政策受到美国的左右,美印关系反反复复,直到近来才升温,而美国向中国的开放,也使得日本把大量的精力集中在中国身上。

  坎瓦尔的话对了一半。但是如果纯粹从做生意的角度上来讲,估计是印度人自己都无法打开的市场把日本人拒之门外。在上世纪80年代,中印同时拥有大量低价的劳动人口,开放的中国更加受到日本人的青睐。

  如今急被拉拢

  面对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中日关系的恶化,有上万家在华的日本企业正在急切寻找新的投资目的地。这个时候,被日本人“遗忘”的印度又重新浮出水面。印度的人口与中国相当,但结构更加年轻,每年新增1500万的劳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的人均GDP仅为日本的10%,中国的40%。印度劳动力便宜,工业化有待提高,很有希望成为日本人下一个制造业出口基地。

  “一个强大的印度和一个强大的日本可以走在一起,并且我认为我们可以创造奇迹。我对两个国家有着巨大的潜力进行合作而感到非常有信心。”安倍在此前访问印度时对印度三大工业联合会的代表如此说道。安倍称,不仅仅印度需要日本,日本也需要印度。日本需要印度所拥有的大量人力资源,而印度需要日本人的技术还有资金。

  这一次安倍来访,日印双方的讨论涉及投资1500亿美元的德里—孟买工业走廊,并计划打造南印度的班加洛尔—钦奈工业走廊,日本人也向德里地铁等项目发放2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并研究投资高铁的可行性。仅德里—孟买经济走廊项目,就能使印度的工业基础建设增加25%。

  不过,对于此次日本的转向,《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评论认为,安倍的印度行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因为主要的合作项目一直都只是在谈判,还没取得结果,这违背了向来以获得结果为主题的安倍外事访问。

  另外,日本急切“拉拢”印度,带着明显的抵制中国的意图。中印同为日本的重要邻居,印度在日本变为“正常”国家的战略上有着巨大的重要性。除了印度能够给日本提供更有竞争性的制造业基地之外,由于美国对亚太安全保护的不确定性,安倍需要更加积极地拉拢其他国家来牵制崛起的中国。

  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地域政治上,安倍对印度的投怀送抱其实也不能算突然,因为早在7年前安倍所写的《向一个美丽国家出发:我对日本的远景》一书中,他就对印度特别重视。他写道,如果在未来的十年里,日印关系超越了日美和日中关系的话,那他一点都不会感到惊奇。只是,安倍等到今天才有机会来说给印度人听。

aaa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