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

法国彻底“检修”国内经济

8689
0

全球改革之路8
 
  自打出“改变,就是现在”的竞选口号以来,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并未食言。
 
  眼下法国呈现出全面的改革姿态:全面启动金融改革、大刀阔斧实行减赤计划、改变社保制度碎片化现状。在改革过程中,“旗手”奥朗德力图重塑法国经济竞争力,然而在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法国改革步履维艰。
 
  6 月2 日,奥朗德祭出“强力精简行政架构与减少行政支出”的大旗,再提行政区划改革,欲将法国由22 个大区重组为14 个超级大区。同时,奥朗德提议修改宪法,于2020 年废除省议会。法国各大媒体均聚焦这一新政构想,这一有望减少10% 的行政经费,且或致数百位公务员“下岗”的举措,无疑“动了许多人的奶酪”。
 
  随着改革的推进,奥朗德的民众支持率也不断变化。奥朗德政府能否坚持“刮骨疗毒”,最终收获“改革红利”,仍是个未知数。
 
  社保、医疗、金融,改革全面铺开
 
  早在2012 年5 月6 日当选法国总统前,奥朗德在大选期间就已提出“六十条纲领”的竞选承诺。承诺中有许多令人振奋的改革措施,主要涉及就业、教育、税务以及社保等多个部门。
 
  缩减财政赤字是法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根据欧盟“财政契约”,成员国年度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比例不得超过0.5%,只有公共债务总余额占GDP 比例低于60% 的国家允许适度超标,否则,欧盟就有权力对违约国进行制裁。
 
  而2013 年,法国的财政赤字占比、公共债务总余额占比分别为4.1% 和92.7%,远超欧盟底线。为达到减赤目标,法国政府不惜从政府开支和社保领域“开刀”。根据2014 年的财政预算案,政府将节约约90 亿欧元的“自主性开支”,社会保障支出也将减少60亿欧元。2014 年6 月4 日,财政部长米歇尔·萨班公开表示,社会保障预算修订案将于6 月18 日提交部长会议审查。根据该修订案,法国在医疗领域的开支将节约10 亿欧元,但“不会对患者带来消极影响”。
 
  以推出《银行业分离和监管法案》为标志,2013 年,法国开始大力整顿金融领域,被誉为“金融改革元年”。改革旨在避免法国陷入传统金融危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点,一是为银行业高管和交易者设定红利上线,并让银行股东和债权人承担经济亏损和政治责任;二是首次实行银行业透明原则,赋予国家公开其业务状况的权力;三是建立公共投资银行,支持地方政府贷款,推动法国“再工业化”。
 
  强大的工业竞争力一直是法国人的骄傲。而近年来,法国“产业空心化”趋势进一步增加。有数据显示,法国雇员超过万人的大型企业,其80% 的员工与88% 的利润都在海外。针对产业空心化趋势加剧的现状,2013 年,法国政府开始推行“新工业法国计划”。该计划为期10 年,将着重鼓励34 个工业部门发展,以复兴法国工业。
 
  在社会领域,奥朗德政府也主动提出了一项争议极大的社会改革构想。奥朗德在竞选纲领中承诺,若当选总统,将赋予在法国合法居住5年以上的非欧盟外国人包括市镇选举在内的地方选举投票权。然而,今年5 月,法国内政部长卡泽纳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该承诺的实现表示悲观。由于落实承诺涉及修宪,而修改宪法须参众两院在凡尔赛宫投票,赞成票数达五分之三以上才能通过。
 
  “老药方,新包装”
 
  事实上,奥朗德政府所推行的许多改革, 如延长退休年龄、35 小时工作制、商店周末营业、地方政府改革等措施一直都存在于法国历届政府的改革日程表上。萨科齐政府就曾于2010 年强硬推行退休制度改革,将退休年龄由60 岁延长到62 岁,全额养老金领取年限由65 岁提高至67 岁。该法案曾在法国引起上百万人的大规模罢工抗议活动。有评论认为,此举间接导致了萨科齐在2012 年大选中失败。
 
  “老药方,新包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实习员周谭豪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但相对于前总统萨科齐所代表的右派阵营来说,左派就法国经济社会“痼疾”的改革,更为大胆、更深入、更有韧性。
 
  周谭豪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奥朗德政府不惜啃改革硬骨头,有其深层的动因。
 
  首先, 法国的经济制度正在不断丧失竞争力。法国社会经济的结构性桎梏较一些发达国家更为严重。2013 年法国工业生产(不含建筑业)占GDP 比重降至欧元区最低,仅为11%,甚至低于意大利(18.3%) 和西班牙(16.9%)等重债国。
 
  此外,法国社会福利水平过高,税负过重。政府支出占GDP 比例近57%,为欧元区最高。2014 年国债占GDP 比例预计将达95%,财政政策“已达极限”,只能更多依赖加税“开源”。外资抨击法国税负“多如千层饼”、压力“猛于虎”。在法美国商会、贝恩事务所(BAIN) 调查显示,法国对美国企业的吸引力不断下降,2013 年仅13%的美国在法企业对法国持“正面看法”。
 
  未来改革阻力重重
 
  周谭豪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指出,法国并不具备深度改革的历史和社会条件。法国民主制度有其自身特点,既非德日等国的“共识模式”,亦非英美等国的“自由模式”,法国注重“国家团结优先,解决现实问题优先”,政府威望和执行力较低。
 
  与此同时,31 年来终于再次走上执政舞台的社会党执政地位不稳,奥朗德没能抓住其刚上台时获得“绝对权力”和“民众期待”的有利形势,就任以来政府内部分歧加剧,新任总理瓦尔斯的上台又进一步导致社会党内分歧加剧。
 
  此外,街头政治兴盛阻碍了改革进程。法国自诩为“民主发源地”,工会势力较其他欧洲国家更加强大,民众相信“只要抗议时间够长、力度够大,就能迫使政府屈服”。
 
  2013 年11 月14 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报告,称在彻底“检修”国内经济的问题上,以总统奥朗德为首的法国社会党政府做得不够。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法国竞争力“ 并未出现明显改善”。法国需要推行“更广泛、更有条理且更基础性的改革”,以“提高生产力和重塑法国作为欧洲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竞争力”。
 
  而随着改革逐渐走入“深水区”,奥朗德本人的民众支持率也在不断变化。
 
  同性恋法案通过之后, 33 岁的企业主万·艾摩尔利克驾飞机拉出20 米的横幅,要求奥朗德辞职,在其发起的全民公决弹劾总统的网站上,逾万名请愿者认为奥朗德“没有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和稳定发展进行任何改革”。
 
  2014 年4 月, 奥朗德支持率再创新低。根据伊弗普民调所(IFOP) 调查结果,奥朗德的民众支持率跌至18%,为两年来的最低水平。支持率的不断下降,使得法国改革能否进一步深化存疑。

aaa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