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贾森·弗曼在世界银行讲座时表示,与金融危机最严重时10%的失业率相比,目前全美失业率降至6.1%,美国整体就业形势已恢复83%。美国短期失业水平(失业期6周以内)甚至已经好于危机前平均水平,而长期失业水平则恢复了72%。弗曼因此认为“美国就业市场复苏已经走上正轨,尽管还没有完成。”
与此同时,美国劳工部也在月初公布了一组令人乐观的数据:上半年全国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40万个,为1999年以来最快。仅仅在6月一个月,美国非农部门就新增就业岗位28.8万个。
失业率显著下降而新的工作岗位迅速增加,如此良好的就业市场形势在过去通常会被解读为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周期的到来,但目前的美国经济却难言看到快速增长的曙光。
今年第一季度,受严寒天气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萎缩2.9%,为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差表现。第二季度经济虽然出现反弹,但也仅够收复第一季度失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美国经济的最新预测,美国经济今年的增速将从去年的1.9%放缓至1.7%。该组织还建议美联储在通胀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放慢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而美联储主席耶伦日前在向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递交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时也表示,美联储此前对美国经济的预期过于乐观,今后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须格外谨慎。
就业数据向好而宏观经济增长依旧乏力,最近一期《经济学人》杂志认为这表明美国经济当前的问题不仅是总需求不足,还有总供给不足,因为更多的人参与工作却没有更多的产出,意味着美国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根据JPMorgan的统计,目前美国劳动生产率较去年下降了0.4%。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几年,反映美国总供给能力的美国潜在增长率在2%左右,低于历史平均值,而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潜在增长率超过3%。
事实上,测量一国潜在增长率是很困难的,因为短期需求和长期供给难以区别开来,因为前者会影响后者,当短期需求大幅增加时,企业就会增加投资和加大创新力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长期供给,反之亦然。
不过距离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有近6个年头,这6年被认为是美国二战后经济复苏最缓慢的时期,这让不少经济学家和机构认为,仅仅靠短期需求难以拉动美国经济,必须增加长期供给。
弗曼强调,美国应当学习其他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等方面的经验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和收入不平等,促进经济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也提出了类似建议,认为美国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教育投入,改善现有税收体系和劳动力市场,推动移民改革、提高最低工资,以应对潜在增长率明显放缓的态势。
不过,上述任何一项改革对美国现有的经济政策而言都意味着大动干戈,都需要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合作,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手腕。而如今华盛顿府会分治、中期选举临近,这些举措的出台都遥遥无期,这也意味着美国经济低速增长态势还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