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

中国打喷嚏 全球市场全球化时代终结?

9276
0

中国的夏季大震撼或许标志着全球市场十多年来的全球化时代终结。
投资者有充分的理由担心由此造成的后果。
中国自2002年以来融入全球经济的努力重塑了全球金融和经济版图,这主要是通过中国自身、以及此后12年因为中国旺盛的原材料需求而积聚大量现金的经济体。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有发展中国家以美元计外汇储备仅在10年里就暴增近7万亿(兆)美元,到去年年中时更高达8.05万亿美元左右。
中国是这些外储增加的主要功臣,贡献了其中约半数的增幅。中国经济繁荣带来的大宗商品超级循环,大为充实了从亚洲到俄罗斯、再到巴西和海湾地区等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的国库。
国库中增加的这些资金有很大一部分被投入到美国公债和其它低风险、富裕国家的公债上,这至少是同期美国公债和其它七国集团(G7)国家公债收益率腰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中国廉价劳动力对西方进口商品和薪资构成了通胀放缓效应,除此之外,外汇储备也帮助维持了现已长达20年的债券牛市。
而且,收益率下降也至少部分促成了金融危机后股市飙升、连创纪录。
逆转这种债券购买趋势(即便是轻微扭转),全球资产市场或将出现重大问题。
美联储量化宽松所带来的大规模购债已经结束、西方经济复苏要求美联储等央行实现利率正常化,在这样的形势下,情况更是如此。
储备增长已触顶
随着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降至25年来最慢以及资本外流,近期人民币贬值和人民币与美元联系放松的压力意味着,中国在夏季已经抛售数千亿美元以支持本币。
荷兰合作银行估计,中国央行仅在8月后几周就出售了2,000亿美元的外储。 美联储升息前景带来压力以及美元走强,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放缓,能源和金属价格下跌,导致新兴市场货币纷纷挫跌。而仅仅是令资本撤离情况稳定下来,就开始令他们的储备面临压力。
IMF数据显示,从2014年中期到2015年第一季末这段期间,新兴市场外汇储备减少约0.5万亿(兆)美元,而且这种局面还远未结束。
德意志银行周二估计,过去近20年外汇储备不断累积,现在已经达到高位,各国央行到明年年底前可能抛售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以抵御资本外流。
债券投资者对这会带来的影响感到紧张不安。
“储备减少的过程才刚刚开始,”Axa Investment Managers固定收益投资长Chris Iggo表示。
“我们可能即将面临这样一种情景,即全球商品价格下跌趋势逆转,美国货币政策部分逆转,以及使得新兴市场央行外汇储备增加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情况出现逆转,”他补充说,“结果是什么?美国公债收益率大幅上升。”
通缩还是储备减少?
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经济放缓或者金融市场震荡反而推升债券收益率,这根本就不合常理。
中国股市在7月大跌,同时人民币汇率亦走低,令整体经济感受到阵阵冷意;而它对市场的第一波冲击就是进一步打压大宗商品价格,令人质疑通胀目标,并再次拉低长期利率前景。
要找到这些表现的原因并不难。原油价格在一年内跌去一半后,今年下半年迄今继续下挫19%并触及六年低点。汤森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数(CRB)反映出的整体原材料价格也跌至12年最低。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跌,令市场推后对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升息时间的预期。突然间,债券投资者从中看到了一线希望。
但与此同时,各国已持续10年的增加储备进程结束,却很可能抵消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债券定价的多数影响。
Iggo指出,即便中国在过去15年中的崛起,推动CRB商品价格指数在截至2008年的短短六年时间里增长两倍,但它对西方经济体的影响总体来说还是压低了通胀率,主要归因于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出口。
另一方面而言,CRB指数近期下挫至2003年低点,可能还不足以防止西方经济体面临的成本压力逐步加剧,因此也许只能让央行暂缓收紧政策的脚步。
“债券需求的高峰很可能已经过去,”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George Saravelos说。
aaa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