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0年4月28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在今天《联合早报》上发文警告:倘若中国有了“我就是世界”的观念,那离再次封闭也就不远了。
这位现年58岁的中国问题专家在文中发问:“冠病疫情会成为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熔断器,熔断两者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联,导致中国的再次封闭起来吗?”
他然后分析道:“尽管改革开放40多年了,尽管人们以为中国已经深度融入世界体系,但突然间,人们发现中国其实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世界,西方也没有准备好接受中国。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尤其是美国),勃兴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不仅在促成中国和美国之间冷战的升级,更指向中美局部热战的可能性。”
他表示,在西方对中国转向“挤”的时候,中国本身也从“推”转向了“退”。“退”不是表现在物理和物质意义上,而是表现在思想和态度上。很多人开始从世界体系回撤,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持有了美国人一般的“我就是世界”的心态。
郑永年认为,儒家社会本来就比较保守,比较内向,所以儒家社会的国际化很不容易。在东亚,日本和之后的“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现在都是高度国际化的社会,但这些社会的国际化都是人为的结果。
“这些社会都是精英统治的典范,而精英是高度国际化的。因为近代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这些社会属于西方阵营的一部分,因为精英了解这个西方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也努力促成社会和国际的接轨。”
但今天的中国似乎不是这样。不难看到,被视为最了解国际形势和西方世界的精英,都变成最具民族主义色彩的一群,他们不去引导民众,而是主动屈服于、甚至诉诸民粹。如此,其后果是不言自明的。
他批评道:“很多官僚部门不作为。人们忘记了,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贸易国,而且经济深度融入国际,实际上…… 内部发生什么都会对外部产生巨大的影响。”
他还回看历史,称明朝有一段时间,无论从国家能力(例如郑和七次下西洋)还是社会能力(例如反映民间海商力量的所谓“倭寇”),在当时都是天下第一。但在“天朝什么都不缺,哪用得着开放”的心态主导下,明朝实行海禁,最终使得中国失去了海洋时代。清朝继承了明朝的遗产,闭关锁国,直至近代被西方彻底打败。
他因此警告说,中国一旦有了“退出”世界的心理,人们与世界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远,和世界隔离的心墙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厚。
但他也认为,只要中国的领导层保持清醒,便不会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