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东公用事业与发展商 Utico 与凯发(Hyflux)于去年11月签订重组协议之后,Utico总裁梅内塞斯(Richard Menezes)曾一度忙于向凯发债权人解释重组协议的细节。尽管重组协议是否能被债权人接受可能要到4月才能知晓,新冠疫情对重组的实施也产生了不确定性,但总裁梅内塞斯在最近接受《时代财智》专访中表示,无论进展如何,新加坡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将对公司具有特殊意义。
此文刊载在《时代财智》2020年9月/10月刊,文:张俊
“有能力、有远见的人才是新加坡的重要自然资源!”,梅内塞斯对记者提出的有关新加坡缺少自然资源的观点进行了直截了当的反驳,因为在他看来,人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拥有的自然资源。
成立于2005年的Utico是阿联酋最大的公共事业私营企业,在中东地区拥有多座海水淡化及水处理工厂。根据Utico于去年11月与凯发签订重组协议,Utico注资凯发的4亿元,其中3亿元换取凯发扩大股本之后的95%股权,1亿元是营运资本。
在此之前,Utico已向媒体宣布,将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以处理本地区“即将开展的项目”,且新成立的办事处计划于2020年3月底前招聘15-20名员工。新加坡的扩员计划是Utico亚洲战略的一部分,将满足其在阿联酋、沙特(Saudi Arabia)、阿曼(Oman)和新加坡等市场的项目发展。
Utico在新加坡雇员数将达50-100人
此次采访中,梅内塞斯进一步向记者透露,鉴于新加坡的人才高地地位,Utico有意将其打造成包括研发团队和全球管理团队在内的,集团核心管理中心(Expert Centre for Excellence and Management)。“我们计划在今后的2-3年间在新加坡招聘50到100名员工。”
尽管Utico在新加坡建立新的办公机构与正在与凯发洽谈的重组方案无关,但梅内塞斯还是对凯发给出了评价:凯发在投资和策略上犯了错,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但公司在新加坡仍然具有良好的声誉。“我们认为合理的管理、决策和定位将让凯发重振旗鼓,创造出比以往更好的成绩。”
凯发的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的凯能(Hydrochem)。创办人林爱莲(Olivia Lum)生于马来西亚,16岁来到新加坡,公司成立初期主攻马来西亚和中国市场,后来才把重心放回新加坡。
2001年,也是凯发集团正式成立后的第二年,它不仅取得了上市,而且成功标得本地首个水处理项目,为新加坡首个新生水厂提供并安装设备。在之后的两年间,凯发还先后标得实里达新生水厂、策士纳道水供处理厂(Chestnut Avenue Waterworks)项目,以及本地首个海水淡化厂——新泉(Singspring)海水淡化厂。2005年,随着新泉海水淡化厂建成投产,新加坡也如愿开启了它的第四水喉。
然而,凯发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却已燃起债务危机,只是不少投资者在其耀眼的光环下,忽视了频出的险兆。从2012年起,集团的每股盈利开始持续下滑,其中最大的导因是大泉水电厂带来的巨额成本。凯发投资的第二座水厂大泉海水淡化厂(Tuaspring Desalination Plant)于2013年投产,其供水能力超过两座新泉。由于当时本地能源价格飙升,而大部分海水淡化技术依靠电力,凯发遂在大泉水厂投产后不久便宣布建造一座发电厂专供海水淡化。然而,当该电厂在2016年全面投入运作时,能源价格却出乎林爱莲意料地狂跌至四年前的一半,这个巨大的价格反差给了凯发致命一击。
于是,凯发不得不试图通过脱售大泉水电厂扭转形势。理论上,作为凯发的最大资产和本地水源重要保障设施,大泉水电厂若成功出售,仍有可能扭转凯发的财务状况。在这样的前提下,Utico竭力成为凯发的救星(White Knight)。
海水淡化拥有巨大前景
对于海水淡化,梅内塞斯认为其意义不仅仅是饮用水,更在于持续供给价格合理的淡水资源,这也将对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产生重大意义。“我说的这一点海水淡化和食品安全的关联对新加坡尤其重要,也可以说是一个破天荒的计划,它将给新加坡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创造更多就业,提升人们福祉,让新加坡全球经济的脚跟站得更稳。”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梅内塞斯表示愿意加入新加坡政府去年开启的20亿美元的绿色融资项目,并希望在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加坡长期以来面对水资源不足的严峻现实,“四大水喉”战略虽然得时得势,但随着收集雨水和进口水变得不那么靠谱,岛国供水的重任将逐渐落在了新生水 (NEWater)和淡化海水上。
多年来,新加坡通过不断投入和新建蓄水设施,目前已能将新加坡地表三分之二的降雨收集到17个蓄水池中备用。然而,这部分的供水量仅占新加坡总用水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而据气象专家推测,新马未来今后若干年可能出现更持久炎热气候,并将影响水源供应。
新加坡的“第二水喉”是从邻国马来西亚通过管道引进生水,这部分供水超过新加坡每天用水总量的一半。然而,马国去年曾不顾两国签订的历史协约和新加坡在水源问题上所付出的心力,以“一千加仑生水3分钱太便宜”为由挑起事端,让水供问题再度成为新马两地的热议话题。
据统计,新加坡目前每日用水需求量达4.3亿万加仑,随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用水需求量预计将在2060年翻番,达到8.6亿万加仑左右。也就是说,40年后,新加坡的用水供应量也必须增加一倍,才能满足那时的需求。另外,新马于1962年签署的水供协定将在2061年到期,这“里外交加”促使新加坡政府必须找到更长久的对策,而“第四水喉”海水淡化无疑是一条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之一。
在梅内塞斯看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地球上的人口已经突破70亿,人类必须通过创新、互相尊重、并克服文化差异,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和保护地球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肆虐的病毒其实也和全球气候有关,并在气候变化突出的地区蔓延,而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着超出我们想象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