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新加坡)水是关乎新加坡生死攸关的资源。如何保障水供源源不断,是新加坡政府首当其中的考量。除了持续投入资源及聚焦研究和开发,加强水供的韧性,也需要继续寻找方法提高供水效率,包括控制海水淡化的成本。
新加坡第五座海水淡化厂裕廊岛海水淡化厂是公用事业局与私人企业在设计、建造、拥有和经营(Design, Build, Own and Operate,简称DBOO)计划下开展的项目,由大士能源(Tuas Power)和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合组的财团负责营运,为期25年。
刚投入运作的裕廊岛海水淡化厂,其能源效率比传统海水淡化厂高出约5%,每年可节省约5000兆瓦时的电力,相当于为近1000户组屋家庭供电一年。这是因为新厂与大士能源管理的登布苏多联产设施(Tembusu Multi-Utilities Complex,简称TMUC)相邻,在抽取海水、排水结构和电力供应方面可共用设施,发挥协同效应。
据报道,高度自动化的裕廊岛海水淡化厂,可由三人小组从中央控制室监控整厂的运作。厂内也采用最新的水处理设备和薄膜技术,例如溶气气浮过滤(dissolved air flotation)、超滤(ultra- filtration)和反向渗透(reverse osmosis)。
这座新厂占地超过3.7公顷,有五个足球场大,每天可生产3000万加仑的食用水,相当于本地用水量的7%左右,足以填满55个奥林匹克标准型游泳池。
海水淡化不是新的概念,但新加坡花了数十年才使成本变得可行,并在2005年启用首座新泉(SingSpring)海水淡化厂,这也是凯发的子公司。去年7月中旬,凯发以1200万新元把新泉海水淡化厂卖给了吉宝基础设施信托(Keppel Infrastructure Trust)。新泉海水淡化厂有能力每天生产136,380立方米的食用水,相当于本地用水量的7%。
新加坡第五座海水淡化厂已投入·运营,也在提醒凯发清盘的历史不再重演。凯发集团在2018年陷入财务困境,主要是因为大泉海水淡化厂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