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

先买后付,糖果还是毒药?

171289
0
BNPL Buy now pay later online shopping service on smartphone. Online shopping. Paying after delivery. Complete the payment after purchase at no added cost. Payment after credit check. Easy way to shop online. Afterpay service

传统消费讲的是“一手买货,一手交钱”,然而随着信用卡普及化,“花未来钱购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或称BNPL)的消费模式更是迅速崛起,受到Z世代或千禧一代群体的追捧。究竟先享受,后付款的购物方式,是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糖果”?还是诱导消费者掉入理财陷阱的“毒药”?

22岁的小安是刚踏入社会的职场新鲜人,拿着公司刚发的薪水,他去到了购物商场想要买份礼物犒赏自己最近辛劳的工作。一直想要拥有一支智能手表的小安走到商店内,希望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款式。

东摸摸、西看看,试戴了好几个款式后,小安看中了一个橙色表带、拥有多种运动监测功能的最新智能手表,但在查看价钱标签后,小安瞬间打消了要买下它的念头,因为智能手表要价900元,这对上班还不到半年的小安来说,是比不小的数目,等于是他薪水的接近一半。

就在小安准备离开时,一旁的店员告诉他,可以通过先买后付的方式付款,将900元分成三期免利息还款。换句话说,小安现在只需付300元就能买下手表,剩余的600元则是在接下来两个月偿还。

听到店员这番话后,小安立即改变主意,决定把手表买下,因为相比起一次过付900元,现在只需付300元,让他觉得相对便宜得多,也负担得起。

以上的场景,逐渐在消费市场形成主流。打着“先享受、后付款”的噱头,“先买后付”近年来登陆新加坡后,获得许多消费者青睐,尤其在年轻群体中更为受落,商家们为了吸引更多客源,也纷纷与各个平台合作,加入到先买后付的行列之中。

先买后付近年在本地兴起

根据政府提供的数据,本地消费者使用先买后付方式进行的交易额在2021年达到4.4亿新元,比2020年增加近三倍,显示先买后付在本地市场的蓬勃发展。

事实上,先买后付(BNPL)多年前在欧美已经非常火红,但这种“超前消费”模式近两年才在本地兴起。“先买后付”顾名思义,就是“先买”(Buy Now)和“后付”(Pay Later),让消费者在网上或实体店购物时,仅需支付“首期”,然后以零利息分期向先买后付平台支付余额。

在本地,先买后付较为普遍的方式是,消费者在购物时只需付三分之一的款额,剩余的款额则在接下来两个月分两次还清。如果无法按时付款,平台就会征收延迟付款费(late fee)。

先买后付除了包含价格高昂商品,例如家具、电器等,也涵盖范围更广和数额更低的产品服务,如衣服、包包、鞋子、化妆品、餐饮、健身和旅行等等。
根据全球支付公司World Pay发布的《2022全球支付报告》,2021年全球先买后付的交易额达到1570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的近3%,预计到了2025年,相关比重将上升至5%,交易额预计将5000亿美元。

在欧美,先买后付造就了Klarna、Affirm、Afterpay等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此外,万事达(Mastercard)、VISA卡、苹果、Paypal等等的跨国科技和金融巨头也纷纷宣布推出自家的先买后付服务,凸显这项服务拥有极具潜力的市场。

BNPL与信用卡分期付款有何不同?

由于先买后付与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消费模式,都具备先使用未来钱及分期付款的特性,因此不少人会把两者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两者之间仍有许多的不同之处。

由于信用卡需要跨过一定的收入门槛才能申请,因此不是每个人都能符合申请条件,像是没有收入的学生或薪金不达标的低收入者,就无法享受信用卡分期付款的便利。相反的,先买后付平台不会考量消费者的收入,只要年满18岁、并在交易平台上注册账号,就能立即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物。由于先买后付平台相对容易申请,让许多年轻人都趋之若鹜。

另外,先买后付适合用作小额消费,一般只可分为三期还款;相反的,使用信用卡需要购买一定金额以上的物品,才能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付款,还款期可长达60个月。

先买后付的其中一个好处,是消费者既可以马上买到心头好,又无须一次过付清款额,有助于方便灵活地运作手上的现金,同时也能为刺激商家的生意额。

欧洲商学院ESSEC亚太校区信息系统副教授安德鲁斯(Jan Ondrus)受访时表示,先买后付能为消费者和商家实现双赢的局面。购物者可以利用额外的购买力,来购买更多他们想要的东西。

与此同时,尽管商家需要向先买后付平台支付交易手续费,但这类平台有助于减少顾客在进行大额消费时的心理负担,提升购物欲,进而可提高商家的销售量。

先买后付也暗藏隐患

无论如何,先买后付机制的申请门槛非常低,也为商家和消费者埋下了许多隐患。

尽管先买后付一般是让消费者免息分期付款,不过一旦消费者逾期还款,仍会被交易平台收收高昂的延迟付款费。如果错过付款,消费者的信用评分也可能会受影响。某些平台可能会将你错过的付款报告交给信用报告机构,这可能会损害你的信用评分。

另外,安德鲁斯副教授指出,由于购物时无需支付全额售价,加上诱人的零利息付款方式,很容易让消费者一时冲动,反而花更多钱,购买不必要的物品。

管制先买后付避免陷入过度负债

纵观全球各地的先买后付服务,绝大部分都不受到官方机构监管。许多国家的央行无从插手,主要原因是因为先买后付属于保理协议。保理协议指的是物品销售后,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将转让给保理商,也就是先买后付平台,而后者将负责提供资金融通、信用风险担保,和账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务。

为了保护消费者不会陷入过度负债,在金融管理局指导下,由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Singapore FinTech Association)连同Grab金融、Atome、ShopBack、Ablr、Latitude Pay、Pace、Split和SeaMoney八家公司组成的先买后付工作小组(Buy Now Pay Later Working Group),在2022年10月推出了行业行为指南。

指南重点包括:

  • 顾客只能累积最多2000元的未还款项;
  • 业者需为先买后付设置各种收费上限,如延迟付款费(late fee)等,所有费用和利息都不能计算复利;
  • 消费者有权在任何时候全额还款,但不会被征收“提前付款”费用(early repayment fees);
  • 商家有道德地营销,不推出具误导性广告;
  • 允许消费者把自己排除在服务于宣传之外;
  • 为面对财务困难的消费者提供援助,如豁免全部或部分收费或延迟收费,制定双方皆可接受的还款安排。

采纳行为指南的业者会通过审核和认证获得信任标志,展示它们符合指南的标准。工作小组建议消费者使用获得认证业者的服务,以确保收费透明,出现问题时有申诉的渠道。此外,商家也应该通过获认证的业者提供服务,确保顾客利益受保障。

而在下一阶段,工作小组将设立信用信息共享办公室,并放眼在2023年底前,向合格的业者颁发信任标记。另外,工作小组也会选出独立的监督委员会执行行为指南。

尽管新加坡的先买后付交易规模,占整体金融体系的比重还非常低,根据2021年的官方数据,先买后付的交易额只占信用卡和借记卡付款总额的不到0.5%,但随着海外的先买后付敲响了债务警钟,先买后付工作小组的行业行为指南,有助于降低消费者的负债风险。

安德鲁斯副教授赞扬,行业行为指南为完善先买后付的消费机制,迈出了很好的第一步。但他认为,指南还需要提出更多建议,以进一步保护最脆弱的用户,尤其是没有收入的年轻用户群,很可能会因为不节制的消费而坠入债务陷阱。

另外,新加坡消费者协会主席杨益财也对小组推出的指南表示欢迎。但同时,他认为指南应制定更多标准以保障消费者。消协建议,与其把未还款项的顶限设在2000元,不如允许让顾客自行决定最高交易额。另外,当局也建议为21岁以下的消费者设定较低的交易限额,因为绝大部分18至21岁的消费者都还没有收入。

勿坠入先买后付陷阱

先买后付的其中一个盲区,是消费者以为能用很少的钱就能获得心仪的物品,却殊不知正一步步掉入陷阱中。

安德鲁斯副教授提醒消费者,虽然先买后付可以让消费者免利息分期付款,但免利息不意味着免费,消费者最终还是需要付款,否则逾期的话,消费者不但需要支付原本的款项,而且还得额外支付高昂的延迟付款费。因此,消费者应该量力而为,在本身允许的财务能力范围内消费。

消协则鼓励使用先买后付的消费者设置提醒,并在每个月预留一笔钱以用于分期付款。此外,当局也促请消费者在使用先买后付前,先了解其中的条款和条件。如果在使用先买后付服务时面对任何问题,消费者为应该寻求消协协助。

总的来说,先买后付为消费者带来许多便利,但也可能会因为无节制消费而不小心“踩雷”,因此消费者先在购买任何物品前,应该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件物品。另外,消费者也需要在设定的预算内消费,以免跌入分期贷款便利所带来的美好陷阱中。

aaa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