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

科技巨头迎寒冬

137862
0

从2022年4、5月开始,一股强劲的冷风开始吹进科技企业,Meta、推特、微软、亚马逊、虾皮,一家又一家名字响当当的科技巨擘如同骨牌效应般,接力启动不同程度的裁员或放缓招聘。为什么科技公司会成为裁员的“重灾区”?这波“科技寒冬”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裁员计划风声传开后,大家的心情或多或少会有些恐慌。随着裁员计划逐步落实,发现对自己所在岗位的影响较小时,这种情绪就随时间变淡了。但对于那些被裁员的部门,据说有些是断臂式的,也就是舍去部分不再需要的业务,所以公司在裁员的同时也在裁减业务。”

在电商公司虾皮(Shopee)工作的静恩(化名),最近几个月都得面对饭碗随时不保的窘境。庆幸的是,连续三轮的裁员行动她都成功躲过,但相较于其他同事,静恩算是幸运的。

据消息人士透露,为了应对不断扩大的亏损,虾皮的母公司冬海集团在半年内已裁退7000名员工,相等于集团人力的10%。

然而,虾皮的裁员行动只不过是业界的冰山一角,许多与冬海集团一样在美国挂牌的科技企业都纷纷挥刀大砍员工人数,或冻结招聘,让整个科技圈都弥漫在一股低气压之中。

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早前证实裁减企业员工,而且行动会一直持续到明年。尽管没有具体说明裁员人数,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的裁员目标是1万人,涉及零售和人力资源等部门,相当于亚马逊整体员工的3%。亚马逊公司发言人指出:“鉴于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一些团队正在进行调整,这意味着某些角色不再被需要。”

社交媒体面子书(Facebook)的母公司Meta则在2022年11月宣布,裁退1万1000人,占整体团队的13%,是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同样是社媒巨头的推特(Twitter)在被亿万富翁马斯克(Elon Musk)收购后,也遣散了3700人,大约是全体员工的一半;微软则在2022年10月份宣布解雇涉及Xbox、战略任务和技术组织等多个部门的员工,人数不超过1000人。

除了行业内的龙头老大,科技企业的“瘦身运动”也蔓延到整个科技圈。美股平台Robinhood裁员23%;社交软体Snapchat的母公司Snap裁员20%;支付平台Stripe裁员约14%;电子商务网店平台Shopify裁员10%;电召车平台Lyft裁员8%;二手车交易平台Carvana裁员8%……加入裁员行动的科技公司企业多不胜数。

根据裁员追踪机构Layoffs.fyi的追踪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球科技公司至少裁退了13万8000人。

科技企业大规模的裁员潮影响范围波及全球,新加坡也没能幸免。根据新加坡人力部的数据,从2022年7月至11月中,当局共接获科技公司裁退1270名本地员工的通知,当中八成属于非技术工作岗位,如销售、营销及企业职能,约7成员工年龄在35岁或以下。不过,大部分员工在被裁退后很快就找到工作。

同时,人力部指出,信息与通信领域的职位空缺也在持续增加,加上金融服务行业如银行,也在招聘技术相关员工。因此,新加坡整体经济依然有能力提供支持,让被裁退的员工填补职位空缺。

科技企业裁员因公司股价下跌

国大商学院金融系教授苏米·阿加沃(Sumit Agarwal)受访时点出,科技企业陆续裁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公司的股价近来不断下跌。为了继续生存,它们唯有通过裁员降低开销。

“过去,科技企业都因为前景乐观而受到追捧,哪怕没有收入、也不赚钱,它们的股价还是会一直上升。但最近全球股市开始下跌,投资者们开始在问:你们(科技公司)没有收入来源、成本又那么高、我为什么还要把钱投放在这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科技企业老板意识到,为了生存,他们需要降低开销”。

至于股市为什么会下跌?阿加沃教授指,这与俄乌战争、全球通货膨胀高企、美联储加息等都脱不了关系。

2022年首11个月,许多科技企业的股价都在插水式暴跌。其中,面子书母公司Meta股价已下跌超过67%,亚马逊股价下滑逾45%、谷歌股价则下跌了近28%。

此前两年,科技巨头们都在疫情之下逆势增长。据统计,美国市值最高的七家科技公司——苹果、微软、亚马逊、面子书、字母表(Alphabet)、特斯拉(Tesla)以及英伟达(Nvidia),在2020年的总市值增加了3.4兆美元。

在市值大幅增加的同时,这些科技企业也在不断招兵买马、大量地聘请员工。以Meta此前的疯狂扩招为例,它们在2020年和2021年总共增聘了超过2万7000名员工,2022年首9个月,又增加了1万5000人。截至2022年9月底,Meta的员工规模已达8万7000人,与一年前相比增加了28%。

至于微软,该公司截至2022年6月的员工总数达到22万1000人,同比增长超20%;而亚马逊员工的规模在2022年第一季度写下近三年的高峰,达162万2000人。

阿加沃教授表示,相比起固定成本(fixed costs),要降低可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s)其实更为容易,削减劳动力就是企业老板下手的第一个的目标。

“许多从事科技工作的人都知道,科技公司内约30%到40%的员工或员工时间,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所以老板会想:与其留住所有员工,不如解雇那些没有生产力的员工。”

尽管裁员有助减少营运开销,但科技公司的股价并没有因此回升。阿加沃教授解释,这是因为被裁的员工有可能是素质相对更好的员工。

“为什么优秀的员工更乐意被裁退?因为他们能拿到一笔可观的遣散费,然后投靠下一家公司。但反观,素质较差的员工会担心没有其他公司聘请,而选择继续待在同样的公司。”

但阿加沃教授认为,科技企业辞退优秀员工,对整个业界来说不全然是件坏事,因为他们之中一些人拿到遣散费后会开始创业,然后与他们的前东家竞争,这对推动科技业的发展而言具有正面的意义。

对于新加坡而言,全球科技业裁员潮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阿加沃教授认为,未来新加坡政府可能会针对科技平台出台更多政策和措施,例如要求雇主购买保险,以保障送餐员的福利。

科技寒冬何时结束?

阿加沃教授表示,考虑到通货膨胀、俄乌战争、新冠疫情对供应链所造成的冲击等因素,科技企业的寒冬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年底。

“高通货膨胀可能还会持续多6至9个月,加上中国应该会在2023年夏季或秋季重新开放,因此我预计这个问题(科技企业裁员潮)还会持续近一年。”

阿加沃教授建议,企业除了通过裁员削减成本,也应该投入到创新与研发之中,以便科技业未来回暖后,能继续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他直言,科技企业一直以来都处在非常安逸的状态,使得他们不会积极地推出更好的服务。

“推特总裁马斯克(Elon Musk)曾问:为什么推特没有重新编辑推文的功能?对我而言,那只是因为科技企业懒得改进。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改进这些问题”。

阿加沃教授还说,科技企业必须更好地善于数据,以更好地与客户互动。“以广告为例,他们可以根据用户的搜索内容以及所在位置,推送个性化的广告”。

此外,阿加沃教授也提到,向用户收费是另一个有助于增加科技企业收入的方式。“虽然收费机制会吓跑一部分用户,但也会吸引另一批用户,同时间也能向投资者传递一个信息:我们有能力筹集资金。”

科技业告别寒冬后或迎大洗牌

如今科技业处于低迷期,阿加沃教授预计,整个行业接下来将经历一轮大洗牌,原本科技巨擘的龙头地位未来可能会被新公司取而代之。

“我们曾在2000年经历过一次,当时的互联网公司重组,他们之中很多人走了,只有强大的公司最终生存了下来。我们将在2023年这段时期看到类似的事情重演。到时候会看到很多公司会倒闭,因为他们无法跟上其他同行的步伐。”

随着科技演进,阿加沃教授指出,像TikTok这类的短视频平台,将取代面子书、推特,成为主导社交媒体的平台。他还分享到,他自己19、20岁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面子书。

“时代在变,科技也需要不断革新,我们都需要接受这些转变。相比起面子书冗长的文字帖文,现在的年轻人都更倾向于容易消化的短视频内容,过去大家喜欢阅读书本或报章,但现在许多人只想用150个字来述说一件事,有时甚至只想用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来表达事情。”

此外,阿加沃教授提到,科技企业若要继续保持优势,应该把它们的软件发展成超级应用程式(super app)。他提到,MoMo应用程式在越南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通过一个应用程式,用户就能完成电子支付、购物、打游戏等等。

放眼未来,阿加沃教授相信,机器和人类可以建立共生关系,而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将是引领科技的重要元素。“人类未来可能可以在大脑中嵌入一些东西,以非常快速地增强记忆力。我们甚至不需要花时间看任何东西,因为所有感应都能直接进入到大脑内。我认为再过十年,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科技出现。”

aaa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