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0 日,新加坡)受全球疫情影响,《花木兰》放弃了欧美大部分国家的上映计划,改为流媒体播放,并将线下放映转移到了亚洲国家,中国市场将会如何表现更是备受关注。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票房强国,迪士尼这一举措也预示着好莱坞将更多眼光转向了中国市场。
迪士尼新片《花木兰》的上映之路可谓走得辛苦。9 月 4 日,《花木兰》在经过了六个多月的一再延期之后在新加坡、泰国、日本等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式上映,而中国大陆也将于 9 月 11 日上映。 而选择 9 月 11 日这特殊的一天上映, 也不禁引发了大陆市场的联想。
“911”是美国的紧急报警电话, 选择这一天在中国大陆市场上映, 或许也潜在透露出出品方的一个想法 —— 中国市场是疫情笼罩下拯救票房的一副良药。
从迪士尼放弃在美国院线上映开始,就已经暗示着一个信息:美国院线的复工之路漫漫无尽头。
中美影院现状反差强烈
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受到疫情重创的国家,影院自疫情起停工长达半年有余。但随着疫情趋于稳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逐渐恢复,电影院也在万众瞩目下于 7 月 20 日开始有序重启。
中国影院的票房成绩也从复工第一周的 1 亿元逐步上升到了八月份的 340 亿元, 根据去年同期的票房统计,今年八月份的院线销售已经恢复到了去年同期 70%左右的水平。
而另一边,美国疫情的增速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 反而在近期加剧攀升。截至昨日(9 日),美国新冠病例超过了 632 万例, 并以每日以超过 2 万例的速度增加。
而疫情笼罩下的影院,自然也是叫苦不迭。全美最大的连锁电影院 AMC Entertainment 在停业将近 5 个月之后,禁不住旗下 600 多家电影院吃紧的现金流和债务压力,顶着各州政府的虎视眈眈毅然决定在 8 月 20 日复工。但由于上座率 30%的限制和院线电影的黯淡表现,复工近一月以来也仅获得了几十万美元的票房成绩。
好莱坞身处窘境
审视电影出品方的一系列行为,不难察觉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现在窘境。汤姆 · 汉克斯的《灰猎犬号》以 7000 万美元的价格将版权出售给了苹果 Apple TV+,迪士尼的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以 7500 万美元高价购得,最后却只能投放在 Disney+上。
《花木兰》 一再推迟也难逃影响。其影片总成本高达 3 亿元,片方预计能从票房总额中拿回 40%-45%, 这意味着,《花木兰》的全球票房至少要拿到 7 亿元才能收回成本。若没有疫情,恐怕并不难完成,因为《疯狂动物城》和《复仇者联盟》等电影都先后创造了超 10 亿美元,甚至超 40 亿美元的的票房奇迹。 但自疫情爆发以来, 西方国家一直在泥沼里挣扎,不管是出于主观意愿还是被动决策,好莱坞也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东方市场。
另一部近期上映的科幻电影《信条》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同样亮眼,上映首日就斩获 6231 万元的票房成绩,而当日该片的全球票房为 1 亿美元, 中国作为全球票房强国的重要性也可窥见一斑。据 CNN 报道,随着中国电影院的开放,好莱坞的电影公司看到了巨大希望。而预计今年下半年,大多数好莱坞大片都将瞄准中国市场。
流媒体和实体观影之争
也许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好莱坞制作公司的另一项“自救”措施, 那就是线上流媒体平台的培育。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网上播放的媒体格式。商家用一个视频传送服务器把节目当成数据包发出,传送到网络上,用户通过解压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解压后,节目就会像发送前那样显示出来。有别于视频网站的缓存播放机制,流媒体是一种实时的传输方式。
迪士尼流媒体平台 Disney+在上线的第一天吸引了 1000 万的订阅用户,更是在近三个月狂揽 2400 万新用户。但是,流媒体平台的蓬勃景象并没有挽回迪士尼的颓势。据财报显示,迪士尼 2020 上半年总亏损高达 40 亿美元,影业板块的收入跌幅扩大到了 55%。
关于线上流媒体和实体观影之争,其实从中国影院的复工佳绩就可以看出市场的选择。对于观众而言,实体观影代表的除了影片的沉浸式体验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结束了一周的工作之后,或是和三五好友出行的时候,实体观影提供给消费者一个娱乐和社交的场所,创造了谈论的话题,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场景,这将远远是线上流媒体所不能企及的。
因此,好莱坞自然不会放弃线下电影市场,更不会全面转攻线上平台,这也是中国市场在后疫情时代得以重视的一大原因,而《花木兰》和后续其他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依然值得期待。